2019年5月9日,美國政府宣布,自2019年5月10日起,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%提高到25%。作為反制,中國政府宣布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,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,提高加征關稅稅率,分別實施25%、20%或10%加征關稅。對之前加征5%關稅的稅目商品,仍繼續加征5%關稅。至此,中美多輪雙邊洽談陷入僵局,貿易戰趨勢愈演愈烈。
經小編整理發現,在中國新一輪的產品關稅征收清單中,與工業自動化領域息息相關的主要有PLC、機器人、機床等,而美國的關稅名單中涉及工業自動化的則主要是機床和電機類產品。
中國進口市場分析
一、大型PLC市場波動較大
對于PLC市場來說,基本屬于歐美和日本企業壟斷市場,其中歐美企業在大型和中型PLC市場憑借其領先的技術優勢,完善的銷售和服務網絡,占有絕對壟斷地位,而美資企業在大型PLC市場份額約為35%左右。同時由于大中型PLC產品在中國的本土化程度一直就很低,主要還是以進口為主,因此此番針對原產于美國的PLC產品增加20%的關稅,將會一定程度上給美資企業帶來沖擊。

二、機器人市場直接影響有限
雖然在25%的關稅名單中,機器人赫然在列。但實際上,我國機器人與美國關聯不大,進口并不算多。據公開資料統計,2018年我國機器人約70%以上為進口,30%國產化,最大來源是日本占進口比約79%,從美國進口機器人比例不到1%。直接影響有限,但潛在的風險卻不能不重視。貿易戰,造成的終端不景氣才是最具有威脅性。這一點在2018年的中國機器人市場已經初現端倪。從美國方面加征關稅的名單中,可以看出通信、電子、機械設備、汽車、家具等勞動密集產品是最為突出的征稅領域,是美國方面的關注焦點,而這恰恰是機器人應用較為集中的領域。

三、機床進口基本不受影響
2018年我國機床進口總額165.4億美元,同比增長8.5%。如下表一所示(以金屬加工機床為例),進口來源前3位的國家和地區是日本(33.6%)、德國(25.4%)和中國臺灣(11.7%),三者合計超過70%,而美國占比僅為3.3%。因中國機床進口來源國家眾多,即使此次貿易戰增加關稅基本涵蓋了機床各大類產品,但從實際來看,機床行業進口所受影響非常有限。


表一:2018年金屬加工機床前15位進口來源國(地區)

數據來源: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
中國出口市場分析
一、機床出口受阻
雖然目前中國機床仍然是進口大于出口,但這個情況卻在美國市場正好表現相反。如下表所示(以金屬加工機床為例)美國市場占據中國機床出口份額的9.4%,總額達到3.7464億美元,是中國機床的第一出口國。可以看出,美國機床市場在中國機床出口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毫無疑問,此次貿易戰的升級將會在一定程度影響上中國機床的出口,進而影響整體產業的發展。

表二:2018年金屬加工機床前15位出口去向國(地區)

?
數據來源: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
二、電機出口
根據數據顯示,2017年上半年中國機電類產品出口至美國數額為1145.0億美元,占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49.8%。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出口額約為630.8億美元,增長了13.7%。作為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的美國,對中國電機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預計,此輪關稅調整將給電機產品的出口帶來較大影響。

貿易戰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的表現,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,中美貿易摩擦將對中國制造業產生重大影響。部分行業將直面貿易戰帶來的波動,可能會在短期內承受沖擊。若從長期來看,這未嘗不是倒逼產業升級的一次良機。對中國制造業來說,只有真正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,才能真正實現騰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