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 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規模
工業機器人在汽車、電子、金屬制品、塑料及化工產品等行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,以及各種應用場景的不斷明晰,2014年以來,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以年均8.3%的速度持續增長。
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0-202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》,2018年中國、日本、美國、韓國和德國等主要國家銷售額總計超過全球銷量的3/4,這些國家對工業自動化改造的需求激活了工業機器人市場,也使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,目前在全球制造業領域,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經達到85臺/萬人。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(IFR)數據,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42.2萬臺,同比增長5.50%,2013-2018年銷量復合增速18.84%,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放緩。工業機器人的消費市場主要為亞洲、歐洲和美洲,其中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德國為全球前五大市場。根據IFR統計,2013年至2018年,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德國的安裝量在全球總安裝量中的占比均超70%。
IFR數據顯示,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達到154.8億美元,其中亞洲銷售額104.8億美元,歐洲銷售額28.6億美元,北美地區銷售額達到19.8億美元。賽迪顧問數據顯示,2019年,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59億美元。
圖表 2014-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
.png)
注:其中2019年采用賽迪顧問市場規模數據
數據來源:國際機器人聯盟(IFR)、賽迪顧問
1.2 中國機器人產業區域市場格局
根據我國行政和地理區劃方式,結合機器人產業實地發展基礎及特色,將全國劃分為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東北、中部和西部共六大區域,目前,長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基礎相對最為雄厚,珠三角地區、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,東北地區雖具有一定機器人產業先發優勢,但近年來產業整體表現較為有限,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,但已表現出相當的后發潛力。
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0-202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》,2019年,華東、中南、華北地區是中國機器人發展較好的區域市場,市場份額分別達到31.8%、26.9%和15.8%。隨著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與滲透,東北、西南、西北地區機器人市場規模呈現增長趨勢,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。
圖表 2019年中國機器人區域市場規模
單位:億元
.png)
數據來源:賽迪顧問
圖表 2019年中國機器人區域市場結構
.png)
數據來源:賽迪顧問
未來三年,區域市場結構的總體格局基本保持不變。到2022年,華東、中南、華北仍然占據最大比重,這些區域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,高價值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市場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。
1.3 疫情推動服務機器人發展
新冠疫情下,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染,“機器換人”的需求被激發,服務機器人在醫療、配送、巡檢、家用等領域走上防疫一線。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0-202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》,服務機器人行業目前處在發展早期階段,此次疫情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催化劑。疫情推動機器換人,服務機器人價值凸顯。
一、短期催化--新冠疫情下,服務機器人價值凸顯
(一)醫療:機器人替代醫護人員完成消毒、導診、送藥等工作,典型案例如鈦米消毒機器人和大疆消毒無人機。
(二)配送:機器人為隔離人群配送三餐,典型案例如云跡、擎朗、普渡的配送機器人。
(三)巡檢:在人流密集區域,機器人自動巡邏,監測人員體溫、進出、口罩佩戴等情況,典型案例如優必選的警用巡檢機器人。
(四)家用:對家庭環境進行消毒,典型案例如科沃斯掃地機器人。
二、AI助力疫情防控工作
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,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共克時艱,各類防控措施密集出臺。在科技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當下,這場疫情阻擊戰,我們不僅有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醫護人員,更多了一份來自智能機器人的輔助,疫情是挑戰亦是機遇,此言非虛。疫情之下的智能機器人行業變局已現,未來不遠。
智能機器人不僅在公共防御領域能夠發揮優勢,在守護人們生命的醫護最前線,它們亦能分擔部分人員的工作量。比如目前已在前線投入使用的機器人(如消毒機器人),能根據需求分別執行消毒、清潔等工作,直接阻斷傳染路徑。
因此機器人的加入,很大程度分擔了看護、測體溫、消毒等此類重復性工作,讓醫護人員能夠優先處理更加緊急的事務,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并避免醫護人員感染的可能。同時還可通過數據和智能化的技術幫助醫護人員更加高效、省力、安全地完成病情診斷。
在此次疫情防控中,人工智能技術也在輿情防控、輔助診療、物資調配乃至新藥研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重要。利用智能機器人進行藥品物資配送,利用超干霧化機器人對公共場合進行消毒。